在巨头们大举布局云计算的博弈之中,政务市场正成为一个交锋激烈的“必争之地”。
日前,山西晋城市公共资源交易网公布其大数据平台的中标结果,阿里云以6880万元的金额中标,主要包含中心机房、云平台、大数据等的政务云建设。这是继长治市政务云之后,阿里云在山西省的第二个千万级订单。
但同一时间,一纸公告又给阿里云等厂商在政务云市场上的前景蒙上了阴影。
6月21日,中央政府采购网发布《中央国家机关2018年云计算服务产品(已通过网络安全审查)采购项目》成交公告,公告显示中国电信、华为软件、浪潮软件成为最大赢家,三者将为全国26个省市机关事业单位提供公有云服务,其中150万元以下的云服务可省去招投标过程,直接向以上三家厂商下单采购。
这对于阿里云和腾讯云而言绝不是好消息,这些纯互联网背景的云计算厂商将很可能无缘未来国内的政务云市场。对于这一成交公告,腾讯云方面未对此作出回应,而阿里云方面也未正面回应时代周报记者的问题。
2017年是国内政务云竞争最为激烈的一年,腾讯、中国电信等厂商多次以1分钱中标地方政府项目,以往只存在于消费级市场的价格战蔓延至云计算这样的企业级市场中。通信行业资深专家陈志刚告诉时代周报记者,政务云的争夺短期内不会结束。
与移动支付相似的是,同样追求规模效应的云计算市场注定最后只会剩下少数几个玩家。在全球范围来看,亚马逊、微软、阿里云、ibm和谷歌已组成第一梯队;但在中国市场里,阿里云一家独大的局面尚未确立,腾讯云、华为云和中国电信的天翼云等仍有机会后来居上。
阿里腾讯出局央采名录
尽管阿里在中国云计算市场上一家独大,却并非是战无不胜。
据时代周报记者了解,按照采购资金来源不同,具体可分为中央预算政府采购项目和地方预算的采购项目。其中,央采名录是中央预算采购项目的名单,各省直辖市还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本省的采购名录,另外对于批量小价值低的采购可以不走政府集中采购项目,各省直辖市可以通过分散采购来来操作,这不需要供应商进入政府采购名录。
这意味着阿里云、腾讯云等厂商虽然没进入央采名录,但并不影响其继续在政务云市场上的争夺,只不过难度将跃升几个级别。“因为省市的采购资金有一部分来自中央财政预算,这部分采购必须走央采的途径。”一位熟知政务采购流程的行业知情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进入央采名录后,全国范围内很多项目直接就可以从央采名录里选择,“但没进去的话就得一个一个省去谈,如果有分散采购就得一个一个项目去谈”。
至于150万元以下的云服务可省去招投标过程,直接向中国电信、华为软件、浪潮软件三家厂商下单采购,这被视作是简化招标投标程序的举措之一。通信行业资深专家陈志刚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150万元这一金额标准的制定应该是经过多方讨论后得出,对于一些云计算需求较小地方政府而言,150万元已经足够。
不管是企业还是政府,采购云计算的核心诉求都是降低投资成本和提升工作效率,这一点决定云计算的价格是厂商竞争的重点。今年5月,腾讯云宣布cdn最高降价20%不久后,阿里云随即宣布跟进,其中对象存储oss和eos云服务器全地域分别降价18.9%和24%。
无论是价格还是产品体系,以阿里云为首的互联网厂商在云计算市场上都有着明显的优势,但在政务市场,却难敌电信和华为。究其原因,在讲求安全和可控的最大前提下,政务云的采购更多看重厂商的背景和长期客户关系。
因此阿里云、腾讯云等互联网公司出局这一次央采名录,并不让人意外。有中国电信的内部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政府和国企一般优先考虑采用电信的云服务,最大理由是自主可控。
“虽然阿里云近期不断强调飞天云是自主可控,但要说服政府和国企将大量敏感数据存储在上并不容易。”上述中国电信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事实上,早在2016年,阿里的电子政务云平台就通过党政部门云服务网络安全审查,但阿里仍需要获得政务市场客户更多的信任。
为何亏钱抢政务云?
毫无疑问,阿里云在国内的云计算市场上已经占据绝对地位。根据idc发布的数据显示,阿里云2017年上半年iaas营收为5亿美元,占据47.6%的中国市场份额,同期市场第2至第5位云服务商市场份额分别为9.6%、6.5%、6%和5.5%。
在外界看来,阿里云的领先优势明显,但实际上在云计算市场里,互联网公司只是占据很小的一部分,大量传统企业仍未上云,这一群体带来的云需求更为庞大和惊人。
根据工信部发布《云计算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其提出到2019年,中国云计算产业规模将达到4300亿元,届时将涌现2–3家在全球云计算市场中具有较大份额的领军企业。据工信部统计,2015年,中国云计算产业规模约150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30%。2016年,云计算骨干企业收入均实现翻番。
巨大的市场空间让越来越多的厂商进入到云计算的争夺,例如被云计算冲击最大的传统it硬件商华为,也加入到云计算的争夺战中。去年华为正式成立公有云事业部cloud business unit(简称cloud bu),随后并将其从二级部门上升至一级部门,与运营商业务部、企业业务部和消费者业务部并列,足见华为对云计算的重视程度。
而政务云作为近年增长最为明显的细分领域,吸引了所有云计算厂商的目光。相关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政务云市场规模为91.5亿元,2017年达到170.8亿元,未来将保持20%的年复合增长率。
因此政务云的争夺在去年达到白热化程度,全国各地的政务云项目多次出现“1分钱”中标的情况。去年3月,中国电信以0元中标预算为1200万元的上海电子政务云项目;腾讯云以1分钱投标厦门市信息中心公开招标外网云服务并最终赢得该项目等。
如此低的价格中标云计算项目,腾讯和电信的目的何在?浪潮集团执行总裁王洪添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种做法是一些企业进入了市场误区。“以前,服务免费的模式主要出现在2c(消费者业务)市场上,企业以此获取大量数据,来补偿商业投入。在政务云上,数据的所有权和使用权都是政府的,没有政府授权,就不能拿来支撑商业模式。”
这一观点也得到阿里云总裁胡晓明的认同。“今天在所有人都希望推动企业的发展成就一个行业的时候,马化腾和他的团队用1分钱的投标对行业进行了破坏。”在3月29日深圳云栖大会上,胡晓明曾就此事批评腾讯云的做法。
新竞合关系
随着不同流派的厂商短兵相接,国内云计算的格局已经出现了新的改变。阿里云等互联网公司不再满足于服务互联网公司,把竞争重心转向政务云、工业云乃至农业云等更广阔的市场;运营商和传统硬件厂商也不希望只守住政务云,他们期待从传统企业上云的契机中分一杯羹。
事实上,政务云可分为自用型和对外服务型需求,前者一般要求采用本地独立云资源池,机房物理隔离,专线组网,不支持公网;后者则服务于分支机构或社会用户,采用公有云架构,支持公网访问,这是阿里云和腾讯云参与最多的部分。
而为了确保云的稳定和安全性,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政府单位不再局限于纯粹的公有云和私有云,转而选择公有云+私有云的“混合云”。
这就成为阿里、腾讯和华为在政务云的突破口,特别是华为云,2016年其与中国电信联手华为推出“天翼云3.0”,被业界视为双方联手进军“云计算2.0市场”的信号,即中国电信提供网络idc等基础资源及运营、服务基础能力,同时提供渠道和客户资源;华为则提供硬件、软件、相关技术及配套服务。
与国外相似的,目前除了中国电信外,国内的运营商都已经几乎放弃“抵抗”,转而为阿里云和腾讯云做嫁衣。而一位中国联通(00762)内部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中联通目前已经基本不再投入云计算研发,其云服务产品正来自腾讯云和阿里云。
但某种程度上来说,运营商、硬件设备商和纯互联网背景的云计算厂商又互为竞争对手。以华为和中国电信的合作为例,一方面华为可以为天翼云提供技术创新支持,天翼云为华为云带来早期的客户资源;但另一方面中国电信也面临着华为云的竞争,一旦华为云壮大后对天翼云也是潜在威胁。